前阵子跟表姐打电话,她在电话里叹气说后悔死了,三年前听销售说老家新区是核心地段,砸锅卖铁买了套商铺,现在楼下两层全空着,玻璃上的清盘海报泡得发涨,整个小区 1200 套房住人的不到 300 户,对面工地的塔吊都锈成废铁,开发商早跑了。挂了电话我刷新闻,看到说有金融机构预测未来十年房价可能回调 40%,一开始还觉得夸张,想想表姐那小区的样子,突然有点信了。
后来回老家办事,特意绕去表姐那小区转了转,晚上黑漆漆的没几盏灯,连个便利店都没有,中介说现在客户看房第一句就问住了多少人,没人气的盘白送都怕要交物业费。我妈说小区里老人越来越多,年轻人每年都往外走,镇上的学校都在往市区搬,新区成了空城。这才反应过来,不是房子不稀缺了,是人少了,2035 年就要老龄化高峰了,哪还有那么多购房需求,以前说房子永远不会便宜的话,现在听着像个笑话。
说真的,以前哪想过买房还能买出负担来,不光是贬值,住着的成本也越来越高。我住的小区是 2000 年的高层,一共 18 层,最近电梯老出故障,物业贴通告说要换新的,两台总价 56 万多,申请了 15 万国债补贴,剩下的要业主按楼层分摊,1 楼不出钱,中间层承担一半,往上还得递增。我们家在 15 楼,算下来要掏八千多,群里立马吵起来了,低层说能用就行,年轻人急着换怕出事,还有几户空置房联系不上,签名率一直不够,这事儿就僵着。物业费也悄悄涨到了每平 4 块多,每个月多花两百多,看似不多,加起来也是笔开销。
前几天跟做中介的朋友吃饭,他说现在行情怪得很,杭州不少老小区房价跌回 2016 年了,青春坊以前三万多一平,现在才两万五,上海郊区的房也差不多,可就算降价也不好卖,他上个月一套没成交。倒是刚需房稍微好点,300 万以下的成交占比快七成了,有人凑够钱赶紧上车,说不管涨跌先解决住的问题。我同事 2020 年高位接盘的,现在房价跌了快二十万,月供八千多,天天愁得掉头发,说早知道不买了,可当时不买孩子上学又没办法。
政府也出了不少政策,降首付降利率,可好像没多大用。那天看新闻说广州有小区靠国债补贴和公共基金,业主没掏钱就换了电梯,羡慕归羡慕,但也知道不是每个小区都有这条件,我们小区连维修基金都没剩多少,最后大概率还是得业主自己掏腰包。有专家说这是市场在调整,从投资属性变回居住属性,钱会流去实体经济,可对普通家庭来说,哪管什么经济规律,只知道手里的房子不值钱了,还多了一堆开销。
现在也常常纠结,要是当年没买房,手里的钱是不是能做点别的,可转头想孩子要上学,总不能一直租房。后来看邻居阿姨把县城的房卖了,在市区换了套小的,说医疗教育都方便,才慢慢想通,房子归根到底是用来住的,别把所有资产都押在上面。最近开始学着存点钱,买点理财,哪怕赚得少,总比全绑在房子上心慌强。
说到底,这房价涨跌谁也说不准,但日子得过下去,以前总想着靠房子增值,现在只盼着住得踏实,手里有钱应急,至于那些所谓的资产配置,普通人哪懂什么门道,不过是从犯错里慢慢学罢了。
本文章由齐家小编整理发布,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,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如涉及侵权,请直接联系小编删除,谢谢!
场外股票配资,股票实盘配资公司,配资炒股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