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 晋森 通讯员 刘鵾臣 李哲 任德宁
在煤矿行业加速向智能化、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,阳城二号井以“构建高效、智能、安全的数字化运营体系”为核心目标,全面推进信息化基础建设,成功打造了行业领先的数字化矿山标杆。通过标准化数据机房、智能调度指挥中心、高速工业网络等八大领域的创新实践,阳城二号井为矿井安全生产、高效运营注入强劲科技动能,为煤矿企业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“阳城经验”。
精筑数字基建标杆:多维度突破筑牢转型根基
作为煤矿数字化转型的“底座工程”,阳城二号井信息化基础建设围绕“高效、智能、安全”三大关键词,在数据机房、调度指挥中心、工业网络等关键领域展开系统性布局。项目建成后,矿井核心数据存储、生产调度、网络传输等能力实现质的飞跃,为后续智能化应用场景落地奠定坚实基础。
数据机房:标准化建设定义行业范本
走进阳城二号井180平方米的现代化数据机房,“模块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”的设计理念贯穿始终。主机房采用22台模块化机柜与双套UPS电源系统,构建“双活冗余”供电架构,保障核心业务4小时以上不间断运行;智能环控系统通过2台节能型精密空调,实现23±2℃恒温、45%±5%恒湿控制,32项核心参数实时监测,预警响应时间<10秒;消防安防体系配备组合分配式七氟丙烷自动灭火装置,8秒内全淹没喷放,配合三级防浪涌防雷设计,接地电阻<1Ω,严守数据安全生命线。值得一提的是,机房综合布线系统严格遵循国际标准,生产、办公、运维三线分离,支持未来3-5年业务扩展需求,PUE值(电能利用率)控制在1.5以下,绿色节能指标达行业先进水平。
调度指挥中心:“智控中枢”赋能精准决策
作为矿井的“大脑”,阳城二号井生产调度指挥中心通过超大规模LED全彩高清屏与综合管控平台,实现井下采掘、运输、通风等全环节数据“一屏汇聚”。高清画面实时展示设备运行状态、人员定位轨迹及关键监测数据,为调度决策提供直观支撑。中心同步配备智能语音灯光、窗帘控制系统,可根据需求自动调节环境参数,打造“人机协同”的现代化调度场景。
工业网络:万兆环网+WIFI6织就“数字动脉”
针对井下复杂环境,阳城二号井构建了“万兆骨干+千兆分支”的工业以太环网,冗余架构设计有效杜绝网络中断风险;人员定位、视频监控等系统通过VLAN隔离,避免广播风暴,网络稳定性提升40%。创新采用光纤汇聚箱,减少防爆壳开启次数,优化运维效率。同时,井下WIFI6网络实现全覆盖,低时延、高带宽特性支撑单轨吊远程操控等实时应用,操作人员可在地面操作台精准控制井下移动设备,作业效率提升30%。地面办公网络同步升级为“万兆光纤汇聚+千兆到桌面”,大幅提升协同效率。
立体防护+智能运维:筑牢安全与效率双防线
在信息安全领域,阳城二号井构建“三级等保”立体防护体系:部署防火墙、入侵检测系统等10类安全设备,生产网与办公网物理隔离;每月开展风险评估与漏洞扫描,信息安全隐患整改率100%。运维团队则通过集中监控平台实现“10秒预警、3分钟定位”,并引入智能化运维技术,通过数据分析预测设备故障,提前优化维护,运维效率提升50%。
细节突破:从会议室到防空警报的“全场景覆盖”
除核心系统外,信息化建设更注重“全场景”延伸:调度会议室配备高清视频会议系统与多源信号切换装置,支持井下监控、生产数据等多类型信号实时展示,满足“一屏多控”调度需求;防空警报系统采用“电动+电声”双冗余设计,360°覆盖矿区,通过工业环网接入调度指挥中心,秒级响应紧急预警;数据机房与调度指挥中心搬迁中,团队以“三图一表”精细规划,实现设备零损伤、业务零中断,树立煤矿机房搬迁新标杆。
阳城二号井信息化基础建设的全面落地,不仅为矿井数字化转型打通了“任督二脉”,更以标准化、智能化、安全化的实践路径,为煤矿行业智能化升级提供了“可参考、可复制”的标杆样本。据项目负责人介绍,下一步,阳城二号井将持续深化5G、AI等新技术应用,推动“数字基建”向“智能应用”延伸,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科技动力。
场外股票配资,股票实盘配资公司,配资炒股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