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医案源自王学德先生诊疗实录,由弟子白平跟诊整理,仅供学习交流参考,不作临床指导或用药依据。
一、患者基本情况
就诊时间:2024年9月11日
患者情况:张女士,58岁,体重116斤,农历6月生人
主述症状:下肢沉,关节僵硬,怕风,膝盖微肿,困倦乏力,胃顶,胃胀,胃口一般,大便稀,多汗,甲状腺结节,焦虑,高血压,手脚心热,脉弦。
二、诊断及治疗方案与效果
诊断:肝肾亏脾虚
1.初诊处方(7付)
清半夏15克,麸炒枳实12克,茯苓15克,炒神曲10克,川牛膝15克,薏苡仁30克,黄芪15克,五味子9克,防风9克,黄芩片10克,制吴茱萸1克。
(注:剂量与患者诸多症状动态调整,非通用处方!)
2.复诊反馈
第二周:胃胀,胃顶,胃口消化好转,乏力困倦好转,下肢沉关节僵硬稍改善,睡眠一般,原方基础上黄芪加至20克,去掉防风,其他不动。
第三周:下肢沉,关节僵硬,膝盖肿改善,多汗改善,手脚心热尚存,痰多。原方基础上加姜厚朴10克,其他不变。
第四周:上楼梯或步行时腿明显有力,下肢沉重减少,干家务活未出现乏力困倦,胃口消化可以,入睡困难,原方基础上麸炒枳实调整为麸炒枳壳,加入合欢皮20克,去掉制吴茱萸,黄芩片加至12克,其他不变。
第五周:患者口述下肢明显轻松,膝盖未见肿胀,未见多汗,痰多改善,入睡难好转。原方基础上去五味子,其他不变。
第六周:初诊时下肢沉,关节僵硬,怕风,胃胀,胃顶,消化慢等,均无明显症状。另外存在小便稍黄,脚心稍热,原方基础上加盐黄柏10克,其他不变。
服用中药六周后,精神状态良好,无不适症状,定制药丸加以巩固,另配合食用滋补老鸭汤,炖鸭方:薏苡仁20克,熟地黄10克,白扁豆10克,北沙参10克,山药10克。
三、笔者对用药思路的理解
历节者,风寒湿之邪,伤于筋骨者也。膝踝乃众水之溪壑,诸筋之节奏,寒则凝冱于溪谷之中,湿则淫泆于关节之内。故历节病焉。
足之三阴,起于足下,内循踝膝。而上胸中。而少厥水木之升,随乎太阴之土,土湿而不升,则水木俱陷,于是癸水之寒生,乙木之风起。肉主于脾,骨属于肾,筋司于肝,湿淫则肉伤,寒淫则骨伤,风淫则筋伤。筋骨疼痛而肌肉臃肿者,风寒湿之邪,合伤于足三阴之经也。
历节病是中医病名,出自《金匮要略》,指以关节疼痛、肿大变形、活动受限为特征,且疼痛具有游走性和渐进性加重的病症,与现代医学中的类风湿关节炎、痛风性关节炎等疾病相似。
此患者58岁,历经更年期的女性,大部分会出现肝肾亏,脾虚等,初诊主述症状,下肢沉,关节僵硬,肿胀,怕风等,少阳相火上逆不能下潜,肾失其蛰藏温煦,下焦空虚,风寒湿入侵。水寒土湿肝脾不升,湿陷下焦,脾虚不生血,肝血亏,筋骨缺少濡养,出现关节僵硬,怕风。肺胃胆不降反逆,会出现胃顶,胃胀,胃口一般,消化慢。头不清凉,睡眠一般,血压高,多梦,是相火不降,上焦火大,脾陷肺逆表虚不固多汗,大便稀。手脚心热,阴不制阳。方中清半夏降肺胃之气,麸炒枳实宽中行气健脾和胃,川牛膝引血引火下行,活血通瘀,补肝肾。炒神曲,茯苓,薏苡仁健脾,渗水利湿,除湿痹。防风去风湿痹痛,黄芪固表益气,五味子敛汗固涩,宁心安神。黄芩片清降上焦火。此方茯苓薏苡仁,炒神曲防风黄芪助左升,清半夏制吴茱萸,麸炒枳壳川牛膝,五味子,黄芩片,助右降。中土为升降之枢轴,左升右降有序,完成气机闭环,历节病除。
四、医者建议
做到“不发火、不焦虑、不管事”。
此案例中,患者严格遵医嘱,类似患者可参考思路,但需在医师指导下个性化用药。(注:本方为个案分享,不构成用药指导,具体用药请咨询专业中医师)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场外股票配资,股票实盘配资公司,配资炒股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